“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育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初读《梁家河》,扉页上的一段文字让我感受很深,一句“要为人民办实事”诠释了《梁家河》一书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15岁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度过了七年的青春时光,在这七年里,即使有过不适应,有过困难,但习近平没有被困难打倒,他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正是这样一种信念让习近平总书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得到了做大程度的展现和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帮村里通了电、修了学校、修了桥,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打水坝、修沼气,村里几辈人不敢想的事,习近平想了,而且他干成了。
在梁家河的“小伙伴”面前,习近平总书记从来把自己当成一个“官”,在乡亲们面前,身为总书记的习近平还是当年那个“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 的好后生。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总书记时常关注、关心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乡亲们生活有困难,他就感到高兴…《梁家河》中这些质朴的文字,习近平总书记能吃苦,爱学习,干实事的精神感染鼓励这个我,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必须以梁家河精神为指引,担当尽责,不懈努力,为奋斗开创宁陕经济社会发力,争当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排头兵贡献一份力量。
勤学善思谋发展。《梁家河》一书中讲到,习近平到农村插队带着箱子,村里精明的后生原本以为挑了习近平那个看起来小的箱子,没想到却是最沉的,里面满满装的书,习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上山放羊他揣着书,夜晚用自制的煤油灯看书,可见学习对于习近平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人民的公仆,一定要善于学习,向书本学,向社会实践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知识、学理论、学做人、学做事,用理论修养武装头脑,用学习促进问题思考,用学习帮助拓展思路。从而做到善于思考,为干事创业提供知识理论保障。
凝神聚力勇争光。当前,全县正值脱贫攻坚、攻坚拨案啃骨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重要时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生态环保、民生改善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工作。团结凝聚财政班子力量,用好“三项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鼓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干事,善于谋事,勤于奉献的干事创业者搭建良好的平台和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把广大财政干部的精气神凝聚和引导到县城经济发展上来。
苦干实干群众赞。当下全县工作以优化营商环境和干部作风,“双提升”为着手苦干实干,担当尽责的工作作风关系着宁陕良好形象,关系着党群干群关系的配合。结合当前全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要保持从严从实的工作作风,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我局得到认真落实,真正让企业把成本降下来,让群众实惠享起来,让扶贫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切实严起来,做大程度发挥资金使用成效,为脱贫攻坚做好资金保障,让“三帮三干”见实效,动员全体干部,发挥单位帮扶力量。全力对接同心村工作,争取各方支持,形成干部跟着群众一起干,为民办实事,为民办好事,确保脱贫成果得到长久巩固,让财政干部的作风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得到锤炼和提升,得到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宁陕县财政局 杨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