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用专节部署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调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任务分工》文件。截至2022年底,全市139个镇办应急办全部挂牌成立,落实专兼职人员305名。目前还有66个镇办未建立应急物资库,400多个村未建立避灾安置点和应急物资储备室,建成的避灾安置点和物资储备室标准也比较低。镇办应急管理办公室设立后,其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工作运行机制尚未明确。我市地质条件多样,地质灾害易发多发频发。
当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技术装备还不够先进、管理还比较粗放等问题依然突出,在短时期还难以得到根本扭转。疫情防控进入“乙类乙管”,企业全面加快复工复产,短时间从停产或低负荷运行转向复工达产,风险隐患很大。为筑牢筑实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人民防线,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
一是强化网格管理,提升应急能力。根据人口数量、经济总量、企业数量、应急管理任务等实际,统筹行政、事业、聘用人员,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配足配强乡镇应急管理人员,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保障。整合现有森林扑火队、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山洪灾害危险区责任人、生态护林员等人员,组建由机关干部、民兵武装、派出所民警、医疗机构、电力通信保障、公益性岗位、重点企业为骨干的乡镇应急队和由村(社区)干部、民兵、村(居)民为骨干的应急分队,纳入全市社会治理网络统一管理。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纳入网格工作重要内容,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治理格局。
二是强化军地联动,提升救援能力。构建军地交叉组训、联演联训机制,将民兵应急队伍纳入市应急训练体系,市应急管理局等专业应急队伍进行演练时,按应急梯次配置结构纳入民兵同演共练,按课题进行技术、行动能力训练,拓展民兵队伍对接地方专业力量开展任务行动训练,以常态化实战化训练演练,推动提升民兵分队整体行动能力。根据《关于建立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机制的通知》,用好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协同对接渠道,落实“点对点”热线电话、传真等联通手段。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或会商研判本地区风险形势和重大灾害风险。军队各级受理地方需求后,按兵力调动批准权限规定及时办理。军地双方共同做好参加抢险救灾行动的交通(含空域)、通信、医疗、防疫、宿营、水电、油料、物资等保障协同工作,努力提升救援能力。
三是强化经费预算,提升保障能力。建议市政府建立应急管理工作基金,将乡镇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予以保障。乡镇应急管理工作经费专项用于应急指挥平台的运行维护、风险辨识管控、配套设施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救援装备、救灾物资储备、应急网格员补贴等。要增加救援物资储备,建立乡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机制,重点乡镇、事故灾害风险较大的乡镇、边远山区乡镇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适时前置救援物资。建议充分利用闲置公房,用于应急救援队伍驻训、宣传教育培训、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等,合理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消防站所、微型消防站、消防水源等,突出解决场地、交通、用水设施等应急基础设施问题,提供应急管理工作基础保障。党的二十大在应急管理方面提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等要求。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做好基层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十分重要。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筑牢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才能让安康真正成为“安宁康泰”的安康,才能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