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始终把美丽乡村作为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实施“五高五制”(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评估、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持保障机制、资金绩效监管机制、利益联结带农机制、收益分配多元机制、风险防控化解机制)机制,改进财政支农方式,有效引导和激励社会金融资本投入“真金白银”,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了乡村经济融合发展和全面振兴。
高起点规划拓展乡村发展承载力。根据《农业农村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结合自然禀赋,坚持宜旅则旅、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工作思路,高起点谋划美丽乡村“规划图”,提升并拓展乡村发展承载力。按照“政府配套公共设施、招商企业运营项目”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前景较好的经营性项目、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合作、参股、股权投资等方式与市场主体“联结捆绑”,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共享发展成果。
高水平建设打造乡村精品工程。改进财政支农投入方式,厘清政府与市场主体建设职责,广泛征求社情民意及专家意见,精准谋划实施涉农项目,明确建设目标、施工内容、期限及成效,细化乡村建设“施工图”。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将经营性项目、配套设施项目一同部署,一体推进,高水平打造乡村融合发展的“精品工程”。近些年,全县实施的美丽乡村项目质量合格率达100%,充分发挥了经济及社会效益。
高效率推进提升项目成效。坚持县委抓统筹、镇党委搭平台、村党组织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导。建设单位挂“图”作战、压茬推进;项目责任人对重点项目各个环节全面负责、全程跟踪,确保工程质量;县政府督查室定期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建议,限时推进,加快项目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使用,及早地发挥项目效益。
高标准评估提升绩效管理水平。成立绩效评估组,扎实开展全覆盖、全过程财政支农资金综合评估,对标指标体系,从项目谋划、入库、实施、资金使用及成效、项目验收、资产移交及管护等环节入手,逐一纠偏纠错,规范提效,确保每个乡村项目,立项精准、建设规范、质量合格;每笔涉农资金使用规范,发挥绩效;每项资产后期管护措施到位、效益持续发挥。通过综合评估,未发现资金存在挪用、挤占、浪费现象。
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融合升级。“十三五”以来,县财政多途径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累计注资近2亿元,推进了150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与28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龙头企业、26个社区工厂组建产业联盟,在蚕桑等五大主导产业及茶叶、食用菌特色产业上深度融合,把农户增收牢牢的“镶嵌”在产业链上。2021年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合作经营、农产品销售、收益分红等路径,农户综合增收近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900余万元,惠及37556户127145人。同时,还建成了胜利、明星、中坝、堰坪等一批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示范村,饶峰胜利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AAA级景区”等称号,明星村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全县连续两年获评省级文明旅游县、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成功摘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金字招牌。同时,该县还从制度入手,倾力构建财政支农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经济行的稳、走得远。
建立政策支持保障机制。出台了《扶持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试行)》《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及收益资金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五年行动方案》《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资金使用及管理办法》等,为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保驾护航。
健全资金绩效监管机制。印发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衔接资金运行监控》等制度,通过实地核查、跟踪监控等方式,对支农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运行监控、自评与重点评价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对存在问题的政策、项目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整改落实;偏离绩效目标或者无法继续实施的,及时收回资金,统筹安排支出,有力保障了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构建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召开村民大会确定利益联结主体,明确责、权、利及时限后,签订并履行投资协议,精准实施文旅、农旅融合经营性项目,构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农产品保底价收购、劳务增收、合作经营、入股分红等路径,带动农户稳定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也随之发展壮大。
建立“31213”收益分配多元化机制。除防返贫监测重点村(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的90%向脱贫不稳定户等三类重点人群分红到户)外,其他村集体将年收益的30%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风险防控公积金、10%补充村级经济组织运转经费、20%用于公共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10%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员、30%用于股民普惠分红,切实激发各方内生动力,夯实村级组织物质基础。
建立风险防控化解机制。树立底线思维,建立投资风险评估、法律服务机制,实行村级集体经济投资方案县级专家组评估、投资协议县级部门联审制度,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债权投资“五种退出”情形,最大限度地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实现集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