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财政局 > 专题专栏 > 农村综合改革 > 正文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4-12-02 17:11 作者: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创新,旬阳县城关镇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向“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的目标奋进,全镇美丽乡村的路子越走越清晰、越走越宽广、越走越精彩。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高度重视,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镇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累计已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率先实施草坪、青泥两社区和李家台村、乱滩沟村4个美丽乡村试点,引导全镇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投入780万元修建草坪社区“民乐园”工程,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投资2200万元修建旬北大道,总长8公里,对原102省道草坪、青泥路段进行拓宽改造,铺设人行道彩砖,配套完成“‘五线’地埋、天然气管道、污水管线”,拉大了城市骨架,惠及周边的群众。

一是加大并稳定资金投入,解决“钱”的问题。城关镇统筹安排51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添置挂壁式垃圾箱20个、小型垃圾桶120个、清运车1台、手推车20辆、清扫工具1批,硬化环卫平台16个,实行“一人一箱管一片”和“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模式;投资42万元对分布在沿江、旬河两岸的直排厕所210座进行改造,村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清洁能源,居优美村”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二是激活干部群众积极性,解决“人”的问题。大决心开展汉江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先后召开了8次专题会议,及时调度工作;沿江沿河各村社下派一名科级领导带队,一个站所包抓,一个责任人验收,驻村干部具体抓,重拳出击,整治乱倒、乱排、乱占、乱建的问题,确保全镇整治不留死角;在各村聘请了20名村级保洁员,4月10日召开岗前培训会进行专题培训,并与保洁员签订用工协议,配发服装、佩戴红袖章;推选28名村民义务担当政策宣传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引导村民“要我做”变成“我想做”,从“被管理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三是建立管理和监督机制,解决“管”的问题。城关镇把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作为开展作风转变和服务民生专项行动的具体体现,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机制实施,确保思想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全镇发放“四自一包”宣传和责任书一万余份,治理裸露山体400多亩,整理刺槐绿化地900亩,清理直排污水口29处;及时划分河道管理范围,并与各村签订汉江生态环境整治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为涉及农户划分区域安装责任牌,并签订责任书,强化职责;镇纪委每月开展不定期暗访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与年终各村及驻村干部个人考核相挂钩,在长效机制的激励下,“房前屋后自己扫,垃圾倒进垃圾筒”逐渐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

二、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投入“量不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一是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总量有限。虽然从中央到省里,无论是相应配套政策还是直接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都可谓是历史性的空前加大,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二是地方配套投入难。地方财政吃紧,难以足额配套到位。

三是社会投资引入难。美丽乡村建设属于公益性项目,没有回报,因而难以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即使如农业、旅游等产业项目也因回报周期较长,回报率不高,不能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四是资金筹集渠道拓展难。城关镇农村大多集体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二)乡村规划引领“力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进行引导。

一是规划特色性有待加强。乡村规划缺少通盘考虑,没有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元素,照搬城市规划,缺乏乡村特色性。

二是执行规划不严肃。有的地方有规划却不按规划实施,变更规划频繁,规划统筹引领作用没有充分有效发挥,乃至存在“边干边看”的现象。

三是土地要素受制约。规划的实施需要土地配套,在用地指标日趋严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用地规划是关键。

四是群众主体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有些规划不接地气,贪大求洋、闭门造车,具体规划与群众需求有较大的差距。

(三)农民持续增收“势不稳”

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基础,农村产业规模过小,产业优势发挥有待加强。

一是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难以改变农业经济落后的现状,农民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不稳。

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兴产业的培育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三是新农村主导产业难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四是农村缺乏创业创新人才,新型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五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专业合作社松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环境整治成果“基不固”

环境整洁是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主要指标,要巩固环境整治的成果,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农村面广,尤其是乡村旅游业兴起,游客增加,给农村保洁带来了难度。

二是公共设施维护难。由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农村环卫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和修理。

三是乱搭乱建制止难。自双创、汉江水源地整治行动以来,农村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虽得到了抑制,但如长效管理机制不建立,随时会出现反弹。

四是生活习惯改变难。村民虽然切身感受到村庄整治后给生活质量带来的变化,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卫生习惯,制约了其长期保持良好环境卫生状况的意愿。

(五)部门资源整合“劲不齐”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和投入。但因当前体制的原因,存在着需要加强配合的问题。

一是职能协调难。涉及职能部门较多,各自为政,力量难以整合一致。

二是项目衔接难。由于各部门涉农项目安排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

三是配套统一难。由于各种原因,地方难以将各部门项目整合在一起共同配套。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三农”发展将迎来充满希望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一)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发展举措

当前村镇建设主要依赖于财政资金投入,未能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向上争取财政资金外,还应多在资金的筹措上想办法,下功夫。

第一应积极做好引资配套政策的设计,积极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产业的发展上。

其次,要激发出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让农民手里的钱“活”起来,使其自愿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并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子。

第三,要积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并最终用于本地的其它建设投资。

第四,好钢用在刀刃上,一定要专款专用,绝不可使有限的资金被用作他途,要让有限的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效应。

(二)注重规划实效,确保按规执行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要把“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地方特色、受不受群众欢迎”作为衡量标准,促进规划的科学化,保证规划实施的连续性。

一是要凸显个性设计。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群众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二是要突出产业支撑。把环境改善与资源开发相结合,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三是要稳步梯次推进。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规划、穷实施”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并逐步引导农民建房向集中居住点集中。

(三)科学发展产业,实现村强民富

要客观分析农村现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一要在产业布局上“多线”发展。要努力克服产业单打独斗,克服“花样少”的发展制约,就必须追求多产业发展,规避单打独斗风险。

二要在规模壮大上“多点”扶持。村级农业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规模过小,市场竞争力弱的情况,必须要在企业的规模上多下功夫,努力培养壮大多个规模型农业企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三要在积聚人气上“多面”引导。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村自主创业,努力积聚人气,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包括来料加工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四)提升村民素质,统筹治理环境

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自身经济、乡村旅游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逐步提升村民素质。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与农民素质提升紧密相连,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

二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必须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防止“脏乱差”的长效管理机制;引导村级制定好村规民约,以更好的规范村民行为。

三要注重古村落和农村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对农村原有的古院、古树、古塔等进行修缮保护,力争做到“原汁原味”,传承文明。

(五)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建设合力

建设美丽乡村,首先要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整合力度。其次要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对城市和农村的投入,让公共财政投入对美丽乡村建设起到支撑、引导和保障作用,为美丽乡村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三是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按照“来源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将各项涉农工程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配套就跟到哪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作者:吴晓林 旬阳县城关镇财政所所长   宋飞 旬阳县城关镇政府干部)

2014年10月15日

打印此页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安康市财政局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17号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0013850号  陕公安备 61090202000073号
电话:0915321395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