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财政局 > 专题专栏 > 农村综合改革 > 正文内容

平利县“一事一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之实践

发布时间:2013-12-04 05:34 作者:

平利县一事一议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之实践

 

走进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眼前呈现出一幅“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农庄”的精美画卷,青山如屏,绿水似锦,茂林修竹掩映着一处处徽派建筑群,一步一景,一村一韵,平畴沃野分布着一片片观光产业园,清新的空气都带有一丝甜味儿,置身于这个天然氧吧,仿佛到了世外桃园一般生态、文明、富裕、和谐、幸福,龙头村的嬗变,见证了以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为抓手,有效捆绑新村建设、迁移扶贫、退耕还林等各类项目资金,整合吸纳社会、私营企业主及民间资本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实践。近年来,龙头村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敬老模范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3A”级旅游景区、全省“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等荣誉称号,龙头村是平利县成功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在“以人为本,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融合配套;生态优先,产业定位与环境优化相辅相成;统筹城乡,整合资源,致力发展可持续;文化引领,人文关怀,专注百姓幸福感”之理念的统领下,平利县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新农村建设以其前瞻性的规划、特色性的建设、全方位的统筹、创新性的管理,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乡村与城镇、农业与二三产业互促共进的发展之路,其观光农业、庭院经济、乡村悠闲旅游、徽派民居建设,在美丽的秦巴山水间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的一面旗帜,引起中央党校新农村调研组的高度关注,其建设思路和方法被誉为“平利模式”,并撰写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经验汇编,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公开发行的专题调研材料,为中央进一步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规划引领   梦想启航

 “住土墙房,走羊肠道,饮河沟水,趟水过河,肩挑背驮”是以前山民们散居在龙头村山梁沟峁之间的真实写照。随着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化,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迎来了朝阳和希望,开始思量、孕育让贫穷落后嬗变为“美丽乡村”的梦想。该村紧扣县委、县政府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和“政府统筹、规划引领、资金捆绑、整村推进”的建设思路围绕“游山、玩水、赏园、品茗”的空间布局,结合龙头村的实际,确定推广既符合陕南传统民居习惯又具有徽派民居元素的特色建筑,合理规划布局路、电、水、讯等配套设施,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的实施边远农民分批向川道、产业园区转移,完善了集中居住点配套设施,建设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如今,村内洁净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清新亮丽的徽派民居错落有致,恬静优美的生态庭院如诗如画,阡陌纵横的观光产业园生机盎然,充满现代气息的农家生活让人惊叹,勾画出一幅和谐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

化茧成蝶   山村变样

让“美丽乡村”成为县域形象品牌,成为精神和物质的财富,成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成为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是龙头村建设的初衷和不懈追求。通过整合捆绑各类资金,累计投入该村公益事业、农业产业、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资金达1.8亿余元,其中:“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398万元;配套财政奖补项目资金986万元;捆绑整合新村建设、迁移式扶贫等民生工程项目资金及引领、带动私营企业、民间资本1.7亿余元,进一步优化了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一是按照“一村一品”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的要求,大力推进土地流转,提升生态产业经营规模效益。先后引进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流转土地1700亩,占全村耕地的85%,依托经营业主,发展高效密植精品茶园1000亩、绞股蓝标准化种植示范园500亩,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耕种中解放出来,放手发展旅游业和劳务经济。二是结合县委、县政府对该村确定“三桥一路”建设规划,修建了三座大桥和一条9公里的水泥路,被老百姓称为“连心桥”和“致富路”。三是新建、改建陕南特色徽派民居199户,实施普通民房旧改213户。四是高标准建设占地15亩的生态公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1800亩,修建和改造河堤7.6千米,建成三级拦水坝,建设农耕文化园、产业观光园等6大功能园区,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新村居民生活水平。五是认真落实“山上林,坡地桑,川坝产业园,河边柳,路边樟”的生态格局,完成路边栽樟3公里,河边植柳6公里,移栽古树100棵,坡地栽竹700亩,庭院绿化200户,实现了“山顶造林戴帽子、山腰建园赚票子、川坝产业钱袋子、河岸樟柳变样子”的目标。龙头村村民雷方海自编的顺口溜“公路修到家门口,安全用水心里甜;生态农耕大景点,八方游客跑得欢;手工商贸美名传,农家菜肴赚大钱;惠农政策落得实,日子过得赛神仙。”倾吐了广大山民的心声,生动描绘了龙头村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捆绑整合项目资金和吸纳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所带来的巨变。

生态观光   美丽绽放

    龙头村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以“赏农耕文明、游美丽乡村”为主题,以“自然意趣、回归自然”为灵魂,集中实施“生态环境、主导产业、特色民居、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六大工程。通过完美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吸收、引领业主投资1800余万元,先后建成生态茶园、农耕公园、秦楚农耕文化园、仿古特色产品展销一条街、登山步道、垂钓中心、水上乐园等特色景点,配套打造乡村客栈15家、传统手工作坊10户、特色产品销售门店20家。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仅201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产业空前火爆,宾馆和农家乐家家爆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目前,龙头旅游新村 “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龙头村农民刘德祥的“小甑酒”是全村十大传统作坊之一,茅草屋、竹篱笆、大酒缸别具一格,香醇的美酒,古朴的农居,典雅的装饰,诱人的菜肴,吸引旅客纷至沓来,年收入达4万多元,乐得他经常说:“小村庄变景点,坐在家里赚大钱,咱农民真是好福气!

近年来,平利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突出规划引导,加强资源整合,注重项目实效,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累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186万元,带动项目总投入1.4亿多元,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689个,建成了一大批村内道路、人畜饮水、文体活动场所、公共绿化、公共照明、环卫设施、农田水利等与村民群众关系最密切、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公益项目,有力助推和加速了“建设陕西最美丽的乡村”宏伟目标的实现。在2012年首届“中国最美乡村”评选推介活动中,平利以徽派民居与山水田园相映成辉的自然风貌之美,绿色产业与茶乡风情相得益彰的生活殷实之美,民风淳朴与长效管理有机结合带来的乡风和谐之美,仅次江西婺源跻身“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成为陕西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平利县综改办)

 

打印此页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安康市财政局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17号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0013850号  陕公安备 61090202000073号
电话:0915321395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