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24 | 办理部门 | 企业科 农业科 | 处理状态 | 已办 |
标题 | 关于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的建议 | ||||
正文 |
“十三五”期间我市举全市之力,投入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脱贫摘帽,出色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农村社会村容村貌民风都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远景目标,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战略部署。多年来我市在脱贫攻坚期间对乡村振兴投入不断加大,财政引导也持续发力,金融服务有效优化,社会资本规模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社会多元投入格局。现在全面转入实施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但是多数乡村产业化后劲不足,持续性不强,规划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 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需要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建议: 首先应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在我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明确要求,尽快完成各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和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安康市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及时研究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把金融财政反哺农业的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要建立支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多年来我市把各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用于脱贫攻坚,取得了良好效果,尽快将支农财政资整合机制转到乡村振兴,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设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基金创新采取“引导基金+平行子基金+项目库”的运作模式,即中省财政资金做引导基金,市县配套及龙头企业出资做平行子基金,农业农村部门做项目库建立及项目推荐。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市场化运营,形成了“政府出资、社会资本参与、专业团队经营、市场灵活运作”的机制,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第三要着力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发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村经营主体的贷款品种,真正实现金融普惠到农业;进一步加大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力度,加快市农业担保公司的组建运行运营,构建区域性担保合作体系,积极的引导金融支持农业,是有效解决我市“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实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提标、扩面”,大力发展惠农保险,切实减少农业投资风险。 第四要做好做足土地收益文章。抓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项目,将全市域的国土治理所得收益用于乡村振兴战略支出。切实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十四五”期间,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 第五要引导撬动社会多元投入。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采取税收优惠、项目补贴等政策激励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切实调动发挥农村能人和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实施或参与直接受益的乡村建设项目。
|
||||
回复 |
农工党安康市委: 你委在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投入保障,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你委对我市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委在提案中提出的“产业振兴,需要真刀真枪地干,需要真金白银地投,需要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投融资渠道”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顺利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发展,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激发产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市级财政部门将以中央一号文件和中省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为统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财政厅决策部署,紧紧围绕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财政优先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强化监督管理,始终把“三农”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着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积极探索拓宽投入渠道,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融合,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成效。 一、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要求,市县两级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逐步加大扶贫资金筹集和保障力度。今年开始,我们将投入重心转移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兼顾脱贫人口的持续增收致富和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优先投入,把乡村振兴和农村民生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分配、调节、杠杆职能,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投入,一方面通过增收节支,压缩一般性支出,将新增财力倾斜用于农村各项民生事业,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2016至2020年,市县财政投入涉农领域专项资金49.84亿元。 二、强化财政项目资金整合。我们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最缺的就是发展资金,做好涉农资金整合是当前破解贫困县区资金投入不均衡难题的有效途径,统筹行业内财政资金与行业间财政资金由贫困县区自主安排,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新格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投入的重要抓手。同时,我们要求县区按照6:4的比例统筹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通过合理配比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按照中省要求,我们持续在完善整合体制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多种有效的整合形式,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探索和创新安康涉农整合资金“四单制”管理,受到了省级的肯定和推广。2016年以来,全市各县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8.61亿元。 三、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面对安康市“三农”发展庞大的资金需求,单凭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和支撑的。为了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我们持续在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上下功夫,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信贷担保等方式,引导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三农”领域。 2016-2020年,市县财政投入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4.88亿元,筹资4.18亿元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带动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扶贫贷款63.27亿元,争取社会资金投入21.34亿元,市财信担保公司累计为涉农企业788户提供担保贷款68亿元。 四、强化财政资金监督力度。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责任跟着项目走”和“谁使用资金,谁负主责”的分配使用原则。坚持将绩效管理理念贯穿于财政资金日常监管,从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明确责任、监督检查、公开公示强化管理,确保资金发挥效益。随着财政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漏洞正在减少,违规违纪问题的比重正在明显下降,使用效率逐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和金融等部门,从完善投入机制上下功夫,从拓宽融资渠道方面不断探索,进一步增强财政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力度。一是完善农业农村投入优先保障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快构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中省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的相关部署和安排,抓好改革任务落实。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责,不断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严格审核县(区)整合方案,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切实履行整合主体责任;加强指导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质量;进一步优化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有效提高支付效率,采取通报、约谈、与下年预算安排挂钩等方式,督促加快执行进度。三是创新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市财信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增强其担保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市级农业担保公司运营,推动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向县区延伸,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统筹安排全年地方政府债券,重点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公益性项目。四是全面实施财政涉农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在预算编制环节明确绩效目标,执行中强化绩效监控,执行后开展绩效评价,推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针对重点涉农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五是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依托“财政云”系统和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建立健全对涉农资金预算执行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实时监控。加强涉农资金管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及时有序的风险应对机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重大业务开展监控。充分借助审计、纪检监察等力量,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在涉农资金项目管理中大力推行公示公告公开,让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监督权。严肃财经纪律,对发现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严格依法依纪依规依程序处理。 再次感谢您委对财政事业的支持和理解,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安康市财政局 2021年7月28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安康市财政局 3213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