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财政局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 正文内容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1-09 16:56 作者:
编号 341 办理部门 教科文科 处理状态 已办
标题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正文 为落实《“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目标,结合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提升安康文化软实力,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就安康辖区及各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调查结果
(一)公共文化投入不适应新需求
根据陕西省文化年报统计数据显示,我市2016年到2018年人均文化事业费呈逐年递减之势,比如镇坪县文化馆机构运行基本依靠国家免费开放经费支撑(市级“两馆”每年50万元、县级“两馆”每年20万元、镇级综合文化站每年5万元),再没有任何业务经费,完全不能满足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造成公共文化建设发展动力不足。
(二)文化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需求
   
市县两馆公共文化设施老化,功能布局已普遍落后于时代。比如镇坪县2019年才完成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预评估初验,新建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博物馆、剧院、非遗展示馆等场馆尚未建成投入使用,镇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文化广场建设不达标,服务效能不明显。部分社区群众娱乐场所和活动室不健全、不规范,很多挂有中老年娱乐活动中心的场所实际上里面摆的是几张棋牌桌而已,配套设施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三)文化人才队伍不适应工作需求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总体人员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缺乏领军和创作人才,大多数文化机构编制尚未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足额落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意见》(陕办发(2015)30号))中关于陕西省公共文化机构和人员编制标准,要求市、县文化馆、图书馆机构单设,文化馆人员配备标准为每1-5万人配备1名人员、图书馆1-2.5万人配备1名人员,人口基数少于10万人的按不少于10名工作人员配备,按照省定标准计算,而镇坪县文化馆和图书馆财务都未单独设置,两馆差编
 
9人。《西部标准》要求,镇综合文化站(中心)人员编制最少为3人,村(社区)至少有1名财政补贴人员。镇综合文化站(中心)在2015年县镇机构改革中,撤销了机构编制,乡镇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二所三站”,其中社会保障服务站承担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工作,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村(社区)基本没有人员,文化人才已成为制约基层文化的发展的最大瓶颈。
(四)文化供给不再适应文化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不断高涨,享有高水平、多层次文化服务的愿望日益热切,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另一方面群众的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主要根源是,现有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同群众的文化需求不协调。特别是镇村、社区开展文化活动通常都是靠拉赞助和“化缘”方式,有的因为对文艺的喜爱,甚至是个人掏腰包,勉强支撑维持,困难很多,搞活动很不容易,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区镇村文化人才匮乏。无论是社区还是乡镇,除了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外,许多社区和乡镇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的,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缺乏统一管理,这些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变动频繁,组织能力和演出水平普遍不高,需专业人士大力加强文艺活动统筹指导。
二、建议
   
(一)推进县区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县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
(二)加强县镇村三级的“馆站室”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实现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有场所、有活动、有效果。
(三)政府要履行公共文化建设责任主体义务,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事权支出需要,合理安排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年度经费预算;探索建立多元化文化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社区组织,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多途径投资和捐助为辅的经费投入机制,保证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正常运转、持续发展。
   
(四)队伍建设要到位,要不折不扣的落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目标中关于文化场馆人员编和配备的底线要求,配齐配强各级文化场馆人员,切实解决各级文化场馆工作人员混岗多、兼职多,专干不专的问题,确保文化队伍稳定。强化培训、指导、考核等工作,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回复 陈莉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自2017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以来,市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传媒方面的投入,保障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的资金需求,市级和各县区都相应设立了创建工作专项经费,其中镇坪安排了500 万元。2017-2019年全市文化体育传媒支出148,793.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17.9%。2019年12月我市创建工作在国家中期评估中名列西部第二。一是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建设陆续建成。全市通过预算、债券等安排、争取中省项目补助共投入建设资金12.35 亿元,安康科技馆已建成试运行,汉江大剧院全面完工并完成托管运营; 安康体育馆、工人文化宫、安康美术馆、安康非遗馆等新建项目已经建成开馆; “安康阅读吧”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成投入15个、在建17个,年底前建成投用32个。汉水生态博物馆群”建成开放18个,村史馆建成47个;市、县区图书馆和文化馆设置率100%,上等级率91%;岚皋县、镇坪县、平利县新建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紫阳县新建图书馆装修完成,新建文化馆启动装修。旬阳县新建三馆规划设计完成。汉滨区少儿图书馆完成选址及初步规划。镇、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站)建成100%;改造提升广播电视发射台站10个,电视综合覆盖率99%,便民广播综合覆盖率96%,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体育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市县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建区加快推进;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支持启动安康博物馆、市群艺馆,市图书馆服务功能提升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龙头”阵地。完善县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形成“一县一特色”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格局。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6个示范镇,32个村(社区)创建,为429个村(社区)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镇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功能逐步完善。“文化安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全市公共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正式运行,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加快推进,“地方史志”“陕南民歌”“汉调二黄”“馆藏文物”等一批具有安康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项目建成开放。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各项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全市安排免费开放资金 4407万元,实现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并投入850万元支持“艺养天年”“百姓大舞台”“新民风讲习所”等系列服务品牌建设,示范带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支持文化交流发展活动,支持汉江龙舟节系列系列群众体育文化活动。四是政府购买演出服务引导资金发挥了有效作用。按照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全市共落实政府购买演出服务资金3980万元,省级奖补1680万元,撬动演出资金2300 万元,推进每年“一镇5场、一村1场”公共演出服务。引导资金发挥作用巨大,基本满足农村群众看戏看节目的文化需求。五是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按照《安康市文化产业资金管理办法》,市级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突出扶持重点,强化市场取向,加强统筹协调,遴选全市符合条件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补助。制定实施《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方案》,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基本建立,实施了公共演出、全面阅读、有线电视、汉江大剧院托管运营、基层服务人员等一批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从全省的角度来看,我市在财力水平很低,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连续三年对文化传媒发展的投入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第二,我市的创建工作在国家中期评估取得的第二名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镇坪县的情况比较特殊,人口最少,财政收入最低,文化设施基础最差,但可以看到,最近两年镇坪文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年是我市面临的财政困难前所未有。我市一直以来全年91.6%的支出要靠中央转移支付和省级专项补助,今年因为疫情,全国经济形势大幅下滑,转移支付和专项都在消减,我市财力雪上加霜,全年“三保”财力缺口30.2亿元,无法找到来源,镇坪县更是举步维艰,希望能理解财政的困难。下一步,我们首先积极向省级相关部门汇报,争取中省建设补助资金对镇坪的支持;第二我们将联系镇坪县相关部门,督促落实县级财政应承担的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镇坪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达标。
对于您提出“政府要履行公共文化建设责任主体义务,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建议,我市全部建立和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和市、县区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领导机制,按照中省对市县文化领域财权与事权划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县域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免费开放资金、文化工作扶持培养和表彰奖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工作经费都纳入预算,制度化、规范化。
再次感谢您对财政事业的支持和理解,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安康市财政局
2020年8月25日
打印此页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安康市财政局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17号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0013850号  陕公安备 61090202000073号
电话:0915321395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