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220 | 办理部门 | 教科文科 | 处理状态 | 已办 |
标题 | 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质量的建议 | ||||
正文 |
一、存在的问题 现在各县区都存在高中教育质量对顶尖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不少的期望值较高的学生、家长舍近就远择校,实质上是学生对教师能力的否定、家长对学校实力的否定、社会对当地教育质量的不满意。 从高考结果找原因,在《安康市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 尽管二本上线人数及其上线率都在净提升,高考实现了“面”上的丰收但“点”上没有实现突破即高分段人数不多和高分不高。顶尖高分考生少。如2015年、2016年、2017年全市高考报考人数分别22781人、21857人、21854人,这三年被985院校录取的人数分别499人(2.19%)、516人(2.36%)、419人(1.91%),被清华北大录取的人数分别11人、9人、5人,其中不少的高分段人数是由外地名校培养出来的。近两年的变化不太大。择校产生的费用是择校家庭生活中支出最大的消费。择校现象说明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解决问题的理由 这是优秀生源家长的期盼,可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如果学生能就近入学并能解决好优质教育,既能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不用支出送到外地上学的高额的学费、房租、车旅费等费用,也没有了学生上下学、家长接送的旅途劳顿,又能减轻家长对子女的担忧和牵挂,消除身心、健康、安全方面的担心,能让各县区的领导干部和家长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1、强化教育职能,切实增强提升教育质量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解决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首先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把教育放在更加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牢固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紧紧围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线,着力破解我市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促进我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重视基础教育工作,从义务教育阶段抓紧抓实,逐级夯实基础,鼓励个性发展、特色教学。强化教师教书育人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观念,注重学生核心素质培养。全市中小学教师要立德树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 2、强化管理举措,探索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教育督导部门牵头建立教育教学视导机制。组建教育教学质量专家视导团,每学期针对全市层面某一区域或某一类型学校的教学现状与发展需求开展整体或者单项视导工作,要形成系统科学的视导报告,发现问题要求立行立改,一抓到底。强化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因为学校的生命靠质量,学校的形象靠质量,老师们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靠质量。校长要把抓质量就像企业抓品牌,抓拳头产品那样,不管东西南北风,扭住质量不放松。如果校长不摆正位置,不摆正心态,忽视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工作,老师们就会丧失目标,失去前进的动力,工作起来就会感到迷茫,学校的工作重心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校长要身体力行抓质量。抓质量是实实在在的事情,靠投机取巧不行,靠喝酒吹牛皮更不行,靠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地抓。构建新型课堂教学运行机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着力抓好教学常规各项要求,切实打造“高效课堂”。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杜绝“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鼓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采用集中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针对性。 3、强化奖励机制,切实改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逐步建立起市管县(区)、县(区)管校、校管师生的三级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小学阶段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监测结果主要用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测评考核,但不作为对学生升学的依据。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的监测与评价,定期发布监测数据和评价报告,学校要运用监测结果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学生、教师发展的数据库。鼓励县(区)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的创新实践。明确教育教学质量奖惩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与绩效挂钩的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惩机制。市政府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励专项经费。该基金用于表彰、奖励教学质量高、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和业绩突出的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争取县区政府的支持,设立相应的奖励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应召开一次高规格的教师表彰大会和一次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会,总结本区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表彰优秀教师代表,推介名师。 4、加大保障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加强经费保障。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全市各义务教育段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寄宿制学校管理经费、普通公办高中质量管理经费由财政全额承担。多方筹措资金,做大做强全市教育基金会,助推教育事业发展。 市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出台相关政策,既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的原则,又能解决教师工作量不平衡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确保我市高考质量稳步提升,让更多的安康学子走出大山。 |
||||
回复 |
谭福财委员: 您好!您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全市教育质量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财政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我市教育支出累计 238.95亿元,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累计19.18亿元,教育支出呈逐年上涨趋势。2019年教育投入比2016年投入增加6.62亿元,增长11.71 %,连续五年实现了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十三五以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统一并落实了城乡“两免一补”政策、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分担机制(寄宿制学校比非寄宿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200 元);实施高中免学费补助,对民办普通高中按照本地区同级公办学校学费标准减免收费并给与补助;足额落实中省制定的学前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政策;落实高等教育生均1.2万元的经费补助政策。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13年免费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特殊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对于您提出“强化奖励机制,切实改善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的建议,从2015年起,我市市本级就建立了教师表彰奖励专项资金,每年全市教育教学能力强、业绩突出的教师进行了表彰;从2018年起,支持市教研室建设了旨在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监测与评价的全市教育质量检测系统。目前,我市学校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由全省统一制定,所有管理活动的经费(除捐赠外)由财政全额负担。下一步,我们将配合教育部门向省级部门呼吁结合当地实际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并联合市教育、人社部门对教师待遇问题和学校的激励奖励机制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各县区将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点进行关注,切实解决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现行绩效政策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问题,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感谢您对财政事业的支持和理解,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提出更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安康市财政局 2020年8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