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康市财政局 > 专题专栏 > 财政数据 > 正文内容

关于安康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2-01 09:30 作者:

2012年2月1日在安康市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安康市财政局局长   何邦军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安康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向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总体部署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加快安康跨越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收入组织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为实现全市“四个翻番、六个跃升”提供了基本的财力保障。

201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3.5亿元(市口径),完成年初预算40.25亿元的108.1%,较上年增长22.2 %。财政总收入中,国税部门完成16.4亿元,较上年增长17.1%;地税部门完成15.2亿元,较上年增长27.7%;财政部门完成11.9亿元,较上年增长30.8%。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5.47亿元,完成年初预算20.84亿元的22.4%,较上年增长19.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3亿元,较上年增长31.1%。分税种:税收收入12.9亿元,较上年增长31.6%;非税收入4.41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地方基金收入完成8.13亿元,较上年增长1.4%。

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40亿元(不含上级通过专户直拨部分,下同),较上年增长1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26.7亿元,较上年增长14.9%;基金支出13.4亿元,较上年增长60.6%。

年终结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以及债券转贷收入、上年结转收入合计为1549290万元,减去地方财政支出1400668万元和上解上级支出5200万元,全市各级财政年终结余143422万元,其中结转下年支出74255万元,基金结余69167万元,主要为上级专款。

2011 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48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89000万元的140.2%,较上年增长1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306万元(含高新区3173万元),与调整预算基本持平,较上年增长29.3%,分税种:税收收入48579万元,较上年增长30.9%;非税收入8727万元,较上年增长20.9%。基金收入完成67514万元,较调整预算增加32514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调整预算基金收入未作调整。

市本级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级各类补助资金以及债券转贷收入、上年结转收入总规模为382354万元,较调整预算收入总规模208728万元(含基金)增加173626万元,主要原因是:上级专款及基金收入较调整预算有较大增长。

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698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208728万元的129.3%,较上年增长18.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409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73728万元的106%,较上年增长14.5%;基金支出85728万元(含高新区支出7010万元),较上年增长28.5%。年终决算,总收总支相抵,当年略有结余。

需要说明的是,因今年人代会召开时间较早,2011年全市及市本级预算执行数待2011年地方财政决算编审工作结束后,还要据实作相应调整。

2011年,按照市委和市人大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均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财政工作目标任务,主要表现在:

㈠大力组织财政收入,努力提高保障能力

2011年各征管部门加强对重点市场、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控,及时通报收入进度,认真分析收入形势,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征管,确保了财税收入的较快增长。进一步发挥财税政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功能,努力增加地方可用财力,改善收入增长质量。

㈡积极扩大内需,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2011年,全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40亿元(不含上级通过专户直拨部分,下同),增长18%,年末财政支出占调整预算的95%以上。2011年专户支出20亿元,专户加预算内财政支出达到160亿元。全市教育、社保、医疗、农林水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达125亿元,占支出总量的78%,其中:“民生工程”筹集资金 50.6亿元,占支出总量的31.6%,民生工程投资增量超过当年新增财力的87.8%。

㈢调整财政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银行信贷资金激励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制订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存放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围绕产业项目投融资服务目标,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地方主导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和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国有资本股权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效益日益提高。积极加强各方协作沟通,深化开发性金融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财信担保职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011年,市财政新注入财信担保公司资本金2000万元,有效提高了融资担保能力,当年通过财信担保促使银行发放贷款353户,担保金额205469万元。

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还贷准备金1亿元,提高了政府融资能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2420万元,倾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教育等民生工程;争取省级循环经济资金项目18个,促进了新型工业化项目的实施;以重点集镇建设为抓手,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争取省级重点示范镇补助900万元,配合跟进11个重点集镇建设。出资2000万元组建市矿产公司,为科学有效利用矿产资源搭建了平台。

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市财政筹措贴息资金2000万元,为132户企业提供贴息资金3490万元,投放小额信贷资金1262万元,累计下达小额信贷担保基金6610万元,新增企业贷款 19.49亿元,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安排招商引资和治理投资环境专项经费5812万元,项目前期经费5959万元,有力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财政管理质量

2011年,我们全面实施了惠民资金“直通车”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惠民资金管理水平。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解难题。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资产经营为重点,加强资产盘活、提效工作力度,促进财政增收。注重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还贷机制,做到借得来、用得好、还得起,努力降低财政风险。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修订完善了各项财政管理制度,财政管理更加规范。

㈤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了中省有关民生政策,足额落实市县项目配套资金,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2011年,“民生工程”筹集资金50.6亿元,有力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财政支出重点解决了以下民生方面:一是兑现了全市干部职工津补贴。二是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力推进,积极落实陕南移民住房建设资金76119万元。三是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5.15亿元。四是努力完善城乡医保体系建设,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资金71263万元,使34.9万人收益;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46091万元,受益216.11人次;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资金21274万元。享受人数8.5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38万人,补助资金5540万元;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109.25万人,各级政府补助资金21279万元,享受人数32.57万人。五是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投入。其中全年退耕还林及天保工程补助43293万元,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投入12638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606 万元,扶贫开发资金14118万元,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资金7592万元,农村饮水工程9558万元,粮食直补、良种、农机具、成品油价格补贴25860万元,支持陕南突破发展资金11200万元。六是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事业投入持续增加。2011年全市教育支出完成311893万元,增长42.6%。新建改造维修校舍13万平方米,校舍建设及改善办学条件共投入资金17066万元;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投入资金22589万元;农村义务教育经济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5019万元,家庭困难大中专学生、高中生补助6763万元;实施蛋奶工程,共计投入 3890万元七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贴息和小额信贷力度,帮助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龙头发展壮大,共计安排资金7101万元。

二、2012年预算草案

㈠全市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财政收入目标为: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5.47亿元,较上年增长2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47亿元,较上年年初预算数增长29.2%,较上年完成数增长18%;地方基金预算收入5亿元,按照列收列支原则安排。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254702万元加上预计上级补助收入

799444万元、调入资金5000万元及上年结转项目5000万元,收入总计为1064146万元,减预计上解上级支出7691万元,地方财政可用于安排支出的收入为105.65亿元,增长9.1%。支出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当年财政支出与可用财力一致。

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05.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0.65亿元,较上年增长9.6%;基金预算支出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增长11.2%,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9.5%,医疗卫生增长10.6%,科学技术增长9.7%,城乡社区事务增长9.5%,农林水事务增长9.5%,交通运输增长8.6%。

由于预算批准时间与全市总预算编制时间尚不衔接,全市总预算由市财政汇总各区县财政上报的财政收支预计情况代编。

㈡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原则是: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以收定支,收支平衡。支出安排的重点是:工资津贴支出、“民生工程”配套、中心城市建设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资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

2012 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7.8亿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89000万元减少11000万元,减幅12.3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8亿元, 比上年调整预算数54000万元减少6000万元,减幅11.1%,减收的主要因素是重点项目尤其是境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减少和房地产市场低造成相关税收收入大幅下降。

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78000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08602万元以及下级上解收入1074万元、调入资金1100万元和上年结转项目4000万元收入总计为192776万元,减去上解上级支出2034万元和补助下级支出3121万元,地方财政可用于安排支出的收入为187621 万元。其中:⑴人员经费支出55472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增长4864万元,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县区上划及省级下划单位增人增资及正常增人增资;⑵商品和服务支出5043万元,比上年增长900万元,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县区上划及省级下划单位增人;⑶上级专款补助支出40000万元和上年结转项目支出 4000万元(非财力性);⑷财力可安排项目支出53106万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减少9216万元,具体项目安排待市本级部门预算编制完成后另行汇报。

市本级地方基金收入安排3亿元,比上年调整预算数减少5000万元,减收的主要因素是预计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5000万元。基金支出按照列收列支原则安排,安排的项目主要用于中心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  

三、2012年财政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

2008-2010年,是全市及市本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三年。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保证重点支出,改善民生,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财力支持。但从2011年的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增收乏力的态势非常明显,2012年全市尤其是市本级财政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

财政增收基础薄弱,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

安康近年来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经济快速增长和重点项目投资的拉动。但我市财源比较单一,财政收入对重点项目工程税收依存度过高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特别是税源集中在高速公路建设、房地产等这些受市场环境和政策性因素影响较大的行业,造成财政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很不牢固。全市经济欠发达仍然是基本市情,发展不足依然是最突出的矛盾,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条件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㈡市本级财政减收因素增多,保增长压力逐步加大

一是境内高速公路项目减少和房产市场对市本级收入造成很大影响;二是部分税收政策调整将对增收带来影响。同时国家金融政策收缩调整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及个人所得税征收起征点提高等,都将造成一定的税收减收。三是市本级土地储备严重不足,将影响本级财政收入及中心城市建设投入;四是全市可用于处置置换的公产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可挖潜力越来越小。全市保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

㈢刚性增支因素增多,市本级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

一是全市公路系统机构下划,地方财政年增支4000万元以上。二是今年新出台的需市县两级财政配套的政策有:陕南移民搬迁、社保方面、保障性住房、幼儿园建设、高中及中职免费教育,加上其它不可预计因素在内,今年全部落实配套,市本级需增支2.5亿元,全市共需20亿元。尤其是陕南移民搬迁刚性配套要求,给市县造成极大支出压力。三是市本级中心城市建设任务重,财政统筹解决的资金缺口大。四是根据中省有关文件要求,应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专项基金占整个土地出让净收益65%以上,若全部按要求计提,势必会大大减少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

四、克服困难,为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而努力

针对当前财政增长困难,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只有千方百计建立经济和财政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培育骨干财源,建立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才是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从2012年起,我们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各项工作,切实有效的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确保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

㈠着眼长远,培育持续稳定且不断增长的财源基础。一是支持加快建设工业项目,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就本级而言,要整合优势资源,招大商,引进大企业集团。在市区培育一批稳定骨干财源。在“一体两翼”和“一县一业”及龙头企业中选定100户优势成长型企业,通过政策、信贷、项目、用地、财政贴息等方式集中持续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建立稳固的财源基础。二是全力支持“一县一业”。“一县一业”是县域特色经济基础,只有具有特色,才有市场竞争力,才能做大做强,进而保证经济和财源的可持续增长。三是以“一山一湖一城”为核心,倾力扶持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一个重点是背靠秦岭,以宁陕为核心,延伸石泉,建立西安后花园;另一个重点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建设由中心城市-南宫山-天书峡-平利生态乡村游-中心城市旅游路线。四是围绕中心城市建设,在做好江南老城区提升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支持高新区和恒口新区发展,加快建设步伐。

㈡立足现实,全方位盘活政府资源。一是按照市委要求,加快组建安康发展投资集团,强化土地收储和经营,募集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二是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以探矿权、采矿权、采砂权有偿转让为重点,加强资源性资产的管理运营力度,逐步建立起财政、公产、国土、水利等部门协同配合、公开竞价转让的工作机制,使国有资源性资产成为各级政府手中重要的发展资本,通过资本运营,增加资源性资产收益,同时积极开展资产收储工作,实现资产可持续经营,对盈利前景好,投资又在可承受范围内的资产收储项目,大胆投资收储,确保公共资产收益的长期稳步增长。三是加强城市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建立城市公共资源出让机制。对新开发利用的城市公共资源经营权,如户外广告设置、设施冠名、特许项目经营等,一律实行招标、拍卖;在非公共产权建筑物、设施、场地上进行经营活动的,凡占用城市空间的经营活动,逐步采取招标、拍卖的方式进行,产权人利用自有场地、设施、建筑物为本单位或其他单位从事经营活动的,凡涉及占用城市空间的,也要向政府缴纳城市空间有偿使用费,使城市公共资源收入真正成为政府可持续的收入。

㈢积极争取中省支持,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一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我市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同时,积极争取开征南水北调水资源费,建立水资源费征收返还机制。二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我市的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将市本级财政纳入省对县区激励约束考核奖励补助范围。三是积极争取省财政加大对本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加本级公共设施、公共教育、卫生等刚性投入。四是积极争取将上收省级征收的有关税收仍留归市级征收。如高速公路营业税及电力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

㈣进一步发挥财信担保职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做大做强财信担保公司, 力争2012年财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达到2.5-3亿元,担保能力达到25-30亿元;五年内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担保能力达到50亿元。

㈤努力推动地方金融业发展。由于安康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服务长期依赖几大家国有金融企业,县域和农村金融主要依靠农村信合,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很难落户安康,造成安康地方金融服务严重缺失。为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引领作用,激活民间资本投资金融领域,在全力支持商业银行及担保公司、典当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发展的同时, 2012年我们将积极推动引进股份制银行在县域设立分支机构,促进村镇银行的成立,力争为我市增加金融贷款100亿元。

㈥加强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控制奖励支出。二是控制机构、编制、人员过度增长,减少财政支出。三是严格“三公”管理。严格执行省、市公务车辆购置标准,坚持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维修、保养定点采购制度;强化公费出国(境)审批管理,严格实行市级主要领导及主管部门审批制度;加强公务接待经费管理,严格控制接待经费支出。通过增收节支,努力保障民生和基本建设投入

㈦加大工作力度,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完成。一是研究市情,做好调研,当好参谋。按照市委建设美好安康的要求,紧紧围绕安康“十二五”发展目标,研究制定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建议,支持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二是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对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突出扶持重点,引导产业结构良性发展。三是严肃税收政策,依法征税,科学理财。既不收过头税,又要应收尽收,既要保持财政收入持续有效增长,又要注意涵养税源,支持做大经济基础,增强财政增收潜力。四是在现有财力基础上,合理安排支出,突出民生、教育、三农、社会保障等支出重点,兼顾一般,在收入预计下降的情况下,确保2012年全市及市本级收支预算较好完成。

各位代表,2012年我市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市本级财政面临着收入下降的严峻形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开拓创新、着眼长远,紧紧把握“十二五”安康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全面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美好安康作出新的贡献。

打印此页关闭页面
版权所有:安康市财政局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17号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1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0013850号  陕公安备 61090202000073号
电话:09153213954  网站地图